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让贫困户走出困境一镇原精准脱贫侧记

    信息发布者:冯永勤
    2017-05-16 19:11:59   转载

    让贫困户走出困境——镇原县精准脱贫工作侧记

    2017-05-16 15:09来源:陇东报 

      让贫困户走出困境

      ——镇原县精准脱贫工作侧记

      记者慕诚

      今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、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。镇原县进一步强化“一号工程”意识,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,紧扣扶贫对象实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、两高于、一达到”和村级20项、户级11项减贫验收指标,全民动员、精准施策,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,24个贫困村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,贫困发生率降到13%以下。

       迈好脱贫攻坚“第一步”

      马渠乡唐原村44岁的张伟邦患有脊椎性疾病,导致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,全家仅靠70多岁的父母种地和妻女务工维持生活。针对他家的实际困难,在今年的精准扶贫“回头看”核查中,县上将他家认定为返贫户。这是该县对精准脱贫户实施动态管理的一个缩影。

      镇原县以脱贫人口复核压减和专项核查为抓手,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,持续深入开展脱贫退出、返贫纳入和新识别贫困人口认定“回头看”。建立了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机制,剔除了不符合条件建档立卡人口,完成了年度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数据清洗。1月中旬,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农村户籍人口数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关键信息进行了再次核准和补充完善,对复核压减的2016年脱贫人口进行了系统信息更新。3月20日,召开全县脱贫人口专项核查安排专题会议,按照“十不算”“十不脱”要求,对2014至2016三个年度9.12万脱贫人口逐户核查,目前,已全面完成任务,共核查出1643户6492人需返回未脱贫状态。

       量身定制“脱贫菜单”

      精准施策才能拔掉“穷根”。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,镇原县创新扶贫方式方法,为贫困村、贫困户量身定制“脱贫菜单”,推动扶贫开发由“输血式”“粗放式”向“造血式”“精准式”转变。

      “精准扶贫的帮扶干部帮我建了养殖棚,养羊26只,养牛4头,我还种植了26亩全膜玉米,收获2万多斤,2016年我家收入超过了2万元。”殷家城乡敬岔村群众何定忠说。今年,何定忠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,建起了养殖棚,使他脱贫致富有了产业支撑。

      镇原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主渠道,精准施策,重点扶持养殖、种植、设施农业、旅游、电商等产业发展,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基地,延伸产业链条,带动脱贫。目前,农业产业化企业、合作社、种养大户通过经营权流转、股份合作、代耕代种、土地托管等形式,直接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或发展产业达5000多户,全年贫困户产业收入预计达到总收入的60%以上。

      打通脱贫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    精准扶贫就是精准滴灌、靶向帮扶,贫困的“痛点”在哪里,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。

      近年来,镇原县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战,加快路、电、水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,“补短板、增动力、添血液”,致力于打通脱贫攻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    “通过走访了解,群众对走上硬化路、吃上放心水、住上安全房等基础设施最为迫切、最为关心。”镇原县扶贫办负责人说。2016年,该县新建通村硬化路234.5公里、砂石路800公里,15701户人通过危房改造圆了“安居梦”,1702户群众通过易地搬迁,告别了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”的窘境。同时,修建集中供水工程23处、小电井1478眼、集水窖255处,解决了66个行政村1.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;新建10千伏线路69.52公里,0.4千伏线路228.78公里,配变149台11450千伏安,户表改造4269户,实现了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。

      在解决群众基础条件改善的同时,镇原县加大群众技能提升水平,增强自我“造血”功能,确保打通脱贫攻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今年,该县继续开展劳务品牌、新型职业农民、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活动,确保实现新增“两后生”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。目前已完成就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,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万人次,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。

     编辑:[徐文婷]

   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,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